反铲式清淤船在浙江一天挖走一百吨淤泥
提起浙大紫金港校區,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都是:面積大,環境好,風光秀麗。
不過,在紫金港校區附近,有那麼一條不怎麼“秀麗”的河。
從校區東南門出去,穿過紫荊花路,是西環河。
昨天下午,記者來到西環河文鼎橋邊。三月的天氣還有些冷,但大部分植物都已長得郁郁蔥蔥,岸邊還有三位著裝鮮艷的女士用錄音機放著音樂,有說有笑地練著舞。
跟這樣曼妙的春景比起來,西環河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:河水,已經不能用“渾濁”來形容,整個一片烏漆漆的顏色,倒像是攪稀了的水泥﹔靠近了聞聞,還有一股樹葉腐爛的味道。
此時記者看到,一艘清淤船,正在文鼎橋南大約30米的地方“賣力”。這艘清淤船是杭城最普遍的型號,大概三四米寬,七八米長,船尾裝著的是挖斗的機械臂,船舷兩側還有金屬踏板。清淤船固定在河中央,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平台。
“這種船,我們一般叫他‘小烏龜’。”清淤船的操作者,49歲的沈師傅這樣告訴記者——這個愛稱不是白叫的,清淤船要固定在河中央作業,所以船的四角裝有固定杆,移動的時候,四根杆子升起來,活生生一隻小河裡漂著的小烏龜。
記者登上“小烏龜”,一探究竟。
“小烏龜”一天運走近千方淤泥
沈師傅操作了13年“小烏龜”,在這行也算“資深”了,杭城大大小小的河道都有過他的身影。
“上次在華家池那一帶還挖出很多古董?。”講到幾年前的奇遇,沈師傅哈哈大笑。
記者坐在操作間,體驗了“小烏龜”是怎樣工作的:沈師傅拉下操縱杆,機械臂伸進水中,幾秒后就挖出滿滿一斗深黑色的淤泥,隨后轉動機械臂,傾倒到停在旁邊的運輸船上。
“這樣一斗大概是一方多的泥,總共要十幾斗才能裝滿一艘船。”沈師傅告訴記者,一艘船能裝20方淤泥,一天就有近千方淤泥從河裡運走。而這千方淤泥,只是西環河短短40米河道所淤積淤泥的一部分。
沈師傅說,“小烏龜”一般在小型河道使用,“清淤设备的使用有諸多限制,比如為了防止挖鬆河岸下的土導致石台鬆動,一般隻清理河道中間地帶的淤泥。清淤的時候,如果河泥太稀或是樹葉、塑料袋等雜物太多,也會影響清淤效率。”
“還有一種清淤船,不用挖斗,直接從河底吸泥。不過那種船體積很大,隻能在大型河道使用,不如‘小烏龜’靈活。
以上信息由http://www.wanijixie.com提供